香港的大型基建發展的步伐從未放慢。然而,無止境地摘去鮮花,種出大廈,真的能為香港帶來宜居生活嗎?
從興建機場三跑、歷年銳意向郊野公園開刀建屋,至今天政府在面臨經濟下行、連年財赤,仍然堅持推行造價最少 5,800 億、橫跨 20 年的香港史上最大型、最昂貴填海工程明日大嶼,是我們以至下一代需要的未來嗎?
自 2018 年明日大嶼公佈至今,民間聲音一直堅定,終帶來曙光。2024 年,政府宣佈因公共財政狀況,推遲此項香港史上造價最貴的填海工程。到 2025 年,發展局更指不需要為工程定下開工期限,意味填海計劃或從此石沉大海。綠色和平將繼續謹守崗位,把握每個關鍵時刻,為環境發聲。
聯同30多個團體與民間專家,
發表17份調查及報告
獲得超過1,025篇
本地及國際媒體報導
超過20萬位市民
聯署表達疑慮
香港近年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
慶幸有你同行、發聲
只有
6%
受訪者
認同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
需要同時推行
同時有
55%
人
擔心兩個大型發展項目
同時推行會分薄資源,
反而導致全部計劃落空
民間的
疑慮有根有據,
不但反映社會實況,
更與專家的研究結果吻合。
民間專家:
中大經濟系前副教授關焯照,發
佈《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
危機》:香港公共財政已出現結
構性財赤,若政府強推明日大
嶼,即使發債融資應付支出,
恐於27/28年度
耗盡財政儲備
明日大嶼首輪公眾諮詢在 2023 年舉行。綠色和平邀請跨界別的民間專家一起發表報告,就生態、氣候、公共財政、工程、規劃角度提出質疑,以理據揭穿明日大嶼幻象。
中大新聞與
傳播學院教授
中文大學經濟系前副教授、
冠域商業及
經濟研究中心主任
城市規劃師、
中文大學城市
研究課程主任
工程業界、
參與興建大型基建
逾20年
天文台前台長
明日大嶼的爭議聲音被忽略,
綠色和平以專業研究查證人工島的爛尾風險
聯同本土研究社花逾一年時間進行「地氈式」研究,發表《問題島途: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》報告,發現全球面積一千公頃或以上的填海工程「爛尾率」達 77%。
研究從全球 200 多個有海岸線的國家或地區中,鎖定 52 個規模、用途等與明日大嶼人工島有可比性的大型填海項目,再翻查各地官方文件及學術文獻等作進一步分析,發現至少 46% 出現空置、停滯,甚至被腰斬等問題;
而且填海規模越大,爛尾率越高。
由政府提供稅務、地價等優惠,批予合資公司吸引投資者,發展成國際商業區。然而,因韓國政府同期規劃過多性質相近的經濟自由區,以及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衰退,最終反要仁川市政府動用公帑回購項目,其後更錄得赤字。
馬來西亞當局急於開展填海工程,未仔細掌握對環境的影響,便批准展開工程,最終嚴重破壞海洋生態,引致水質混濁、漁獲減少、在海床及沿岸地區造成淤積,對生物多樣性極具貢獻的海草床遭一分為二,威脅當地瀕危物種,甚至禍延鄰近國家。
項目中 17 個人工島由私人發展商填海,完成後本由公營部門發展部分土地。然而,項目開展後因資金缺口愈來愈大,需要出售以回本的填海面積亦隨之增加,令計劃規模一發不可收拾,更因填海影響環境及漁業的疑慮,13 個未動工的人工島在省政府換屆後被叫停。
綠色和平曾完成超過 50 次
棕地實地考察,親身見證快熟土地
近在眼前,香港尚有選擇。
綠色和平一直提倡獲市民廣泛支持的優先規劃
棕地方案,我們兩年間發佈 5 份有關棕地的紮
實研究,其中棕地發展潛力的研究發現,北部
都會區內共有 433 公頃「快熟棕地」,若取其
一半作中或低密度發展,估計大約可建約
108,250 伙,單位數目相等於逾 14 條彩虹邨。
此等「快熟棕地」當中更有 100 公頃屬閒置棕
地,部分長達 14 年沒任何作業。
綠色和平研究發現,北部都會區範圍於 2022 年新擴張棕地面積接近 2 個維園的大小,其中位於海岸保育區、濕地保育區或緩衝區等具生態價值地區的棕地,總面積進一步累計至 167 公頃,相等於近 9 個維園。
綠色和平實地調查揭發,北部都會區內至少有 35 個涉及違規的棕地工場,包括涉無牌處置「四電一腦」、非法拆解電子垃圾,及露天處理鋁廢並堆成垃圾山等,當中 10 個工場在 2021 年已被綠色和平揭發,但翌年仍在違規運作,可見零星執法效力不彰。
你的聯署將有助推動政府全面撤回明日大嶼填海計劃,守護本地珍貴海洋生態。
雖然曙光乍現,但我們「環」有一戰,絕不能掉以輕心。雖然政府目前將工程無限期延後,但經已啟動環評程序,恐日後有機會令人工島死灰復燃,為生態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。自然環境及生態與住屋需求並不對立,香港有充足且具發展潛力的土地可用。現已有超過 20 萬名市民聯署表態一起堅守大嶼!請你與綠色和平並肩同行,為生態發聲,展示民心所向。
請即聯署,見證明日大嶼成為歷史。